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青岛:完善综合考核 助推科学发展
发布人:超级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15-07-07  浏览次数:3487

青岛:完善综合考核 助推科学发展

中国组织人事报:2015年07月06日来源:

青岛,作为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,正处在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阶段。新形势下,全市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如何,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成效如何,考核的导向推动作用至关重要。

去年以来,该市突出考核质量效益和创新驱动,加强党建和法制建设考核,强化示标性考核和特色差异评估,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机制,引导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、进位争先。

突出考核发展的质量效益,推动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

将区市作为考核的“重头戏”,构建了以“经济社会生态指标为重点、政治文化指标为支撑、群众评价与综合测评为印证、特色指标为补充”的指标体系。加大对质量类、效益类、结构类指标的考核力度,经济发展、社会民生、生态建设三类重点指标权重占比超过60%。

突出质量效益考核。优化设置海洋经济、财政收入质量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现代服务业、现代农业等指标,新增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水平、社会消费等指标。传统的速度规模类指标,保留固定资产投资、进出口等6项,并适当降低考核权重。

加强民生和生态考核。设置城乡就业、教育均衡发展、保障性住房、城镇化率等重点指标。2014年全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198.3亿元,占财政支出比重65.7%,提高1.7个百分点。加强对空气质量、污染物削减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的考核,新增湿地保护面积指标。

强化“底线考核”。考核政府债务、安全生产、食品安全、信访稳定等约束性指标,并赋予较大权重;对触动反腐倡廉、环境保护、土地管理等“红线”的单位,实行重大问题减分。

2014年全市考核中,获得优秀等次的4个区市,在经济、社会、生态等重点板块普遍得分较高,且质量效益类重点指标得分也都名列前茅。

强化创新驱动考核评价,助推打造发展新引擎

青岛市自2014年起设置单独的创新驱动考核类别,今年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,将研发经费、人才发展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、发明专利、科技平台建设、企业上市、培育引进金融机构、商标创建等重点指标纳入考核,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权重占比超过10%。

立足发展实际,优化提升考核内涵,推动人才、企业、平台、技术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融合发展。在人才引进方面,将新增国家“千人计划”“特支计划”等内容作为考核重点。在成果转化方面,着重考核技术合同交易额,推动解决科技成果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问题。在创新平台方面,重点考核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新增情况。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,考核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增长情况。此外,今年还首次将新增创业人数、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纳入考核,助推培育壮大创业群体。

同时,着眼于发挥重点功能区的引领示范作用,将属国家级战略区域的蓝色硅谷、西海岸新区、红岛经济区纳入考核范围,主要考核集聚高层次人才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、新兴产业培育等内容。

加强党的建设和法治建设考核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

在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基础上,加强对党的建设和法治建设考核,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考核。

围绕落实“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”要求,健全完善党建考核。考什么?设置专门的党建考核类别,大幅增加考核权重,重点考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、从严选任管理干部、提升基层党建水平、推动党建制度落实等关键内容。怎么考?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两手抓,党员教育培训率、经费保障等能够量化的指标必须量化,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等难以量化的内容,通过测评等方式进行定性分析,从中提炼质量标准后进行量化。

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,加强法治建设考核。今年新增了单独的法治建设考核类别,抓住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主要评估各级健全依法决策机制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、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的成效。

围绕推动重点领域改革,将全面深化改革情况纳入考核。聚焦中央省委部署要求、重点功能区、改革的瓶颈难题、群众诉求和民生改善,考核重点改革工作推进、重点改革举措落实、国家和省改革试点探索、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等内容。

强化示标性考核,为“率先走在前列”提供动力支持

山东省委、省政府提出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,以“走在前列”为目标定位,提升发展标杆、提升工作标准、提升精神境界。青岛市将这一要求落实到综合考核中,把寻标对标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。市直单位考核设置奋斗目标,正是这一做法的鲜明体现。

该市对市直单位的考核,设置了以“业务职能目标为主体、公共目标为辅助、群众评价和综合测评为佐证”的框架,其中奋斗目标是业务职能目标的主要内容。所谓奋斗目标,是指对全市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,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,在考核体系中权重占比达到10%。奋斗目标作为考核重点,是影响各单位考核成绩的关键因素。2014年综合考核中,获得优秀等次的市直单位,其奋斗目标多数获得较高评价,得到各方面认可。

今年进一步强化了奋斗目标考核。每个单位年初要确定1-3个富有挑战性的奋斗目标,每项目标都有明确的“对标”对象,按照“跳起来摘桃子”的原则确定目标值,不得低于标杆城市同类指标。今年全市83个市直单位提报的111项奋斗目标,除个别难以进行比较的目标外,其他均设置了明确的标杆城市和标杆值,有的以国内一流为标杆,有的以同类城市中居于前列为标杆,力争实现进位争先。年终进行“四维评价”,从创新性、效益性、重要性和工作难度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核评价。

因地制宜实施特色考核,鼓励特色个性化发展

青岛市下辖的10个区市,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各不相同。在体现共性考核要求的基础上,实行侧重点不同的个性化、差异化考核。

指标设计不搞一刀切。对市南、市北、李沧、崂山等都市发展区,主要考核海洋经济、现代服务业、旅游产业、金融区建设等指标,不考核工业、农业指标;对即墨、胶州、平度、莱西等重点发展区,主要考核高新技术产业、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农业、城镇化率、生态与环境保护、土地集约利用等指标。

权重设置避免“齐步走”。对共性考核指标,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权重,体现出重要程度和发展要求的区别。如对人才发展指数、发明专利、保障性住房、新增就业创业人数等指标,市内区考核权重较高,县级市考核权重较低。

量身打造个性化指标。设置单独的特色指标板块,重点考核优势指标及提升指标,由各区市结合实际自行申报。注重考核发展思路、发展规划的连续性,把坚持和完善前任正确发展思路、是否存在“新官不理旧账”作为考核重点内容,引导各级做到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。

2014年,青岛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、实际到账外资等指标,完成了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,一些重要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或全省实现提升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,海洋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.2%,三产占比提高1.1个百分点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.5%。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,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,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70.9%,新增“千人计划”专家35人……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为抓手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运行平稳、转型加快、质量提升、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。